當前位置: 首頁 > 二級建筑師 > 二級建筑師行業(yè)動態(tài) > 40年摩天大樓追逐史

40年摩天大樓追逐史

更新時間:2019-01-07 14:19:35 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校 瀏覽79收藏7

二級建筑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如果把40年來,中國城市的摩天樓連成一體,那就是一個龐大的紀念場,一個世界級的奇觀!

1979年

上海開建“國產(chǎn)”摩天大樓

1979年,改革開放的第二年,91.5米的上海賓館開建,四年后的1983年8月27日建成,開業(yè)時任上海市市長汪道涵和副市長阮崇武出席了典禮。賓館第23層、當時上海最高的餐廳“望海樓”上,掛出一幅對聯(lián):“八百里山河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臺”。

上海賓館

這幅對聯(lián)口氣頗大,當時,上海賓館并非中國最高的建筑——高117米的廣州白云賓館才是。但上海人民的心情可以理解,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整整49年,“上海第一高樓”的桂冠都屬于國際飯店。這座由匈牙利建筑師鄔達克設計的美式裝飾主義風格的建筑,落成于1934年,高83.8米。(1955年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鎏金鋼塔五角星塔尖離地高度為110.4米,但建筑主體的結(jié)構(gòu)標高僅為66.3米)。

國際飯店

上海賓館比國際飯店高了7.7米,更重要的是,上海賓館完全由上海本土的設計院設計和建筑公司施工完成,除了茶色玻璃,所有的材料和設備全部是國產(chǎn)。總設計師汪定曾早年留學伊利諾伊大學,做了一輩子的建筑師,在上海留下了很多經(jīng)典作品,像曹楊新村,上海體育館等,但老爺子自述最喜歡的作品,就是上海賓館。

不過,上海賓館并沒有在“上海第一高樓”的位置上停留多久,兩年不到,1985年5月,107米高的聯(lián)誼大廈落成,聯(lián)誼由滬港合資建造,港方投資商為馮景禧的新鴻基證券有限公司。聯(lián)誼大廈是國內(nèi)第一座高層涉外商務辦公樓,上海第一代的外企白領,就在這里誕生。

1991年航拍的聯(lián)誼大廈。超大面積的玻璃幕墻是其最大的特色,這開創(chuàng)了國內(nèi)大型建筑使用玻璃幕墻的先河

聯(lián)誼大廈還是上海第一幢超過100米的大樓——《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1982年)定義的“超高層建筑”。在它落成的那一年,中國境內(nèi)100米以上的高樓,一只手就可以數(shù)過來。如今,這個數(shù)字是2561棟。國際慣稱超過500英尺(152米)的建筑為摩天大樓,按這個標準,中國目前有1807座摩天樓,坐落在77個城市中,其中88%都建造于2000年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珠三角曾是造樓明星

如果我們把這40年來摩天大樓建設的時間軸放到一張圖上,大致可以看出越來越快的節(jié)奏:

中國每年新建摩天樓數(shù)量及高度

從1978年到1989年,中國(包括中國臺灣,但尚未回歸的港澳除外)新增6座摩天樓;1990到1999,中國(包括回歸后的港澳,以及中國臺灣,下同)新增136座;2000年到2010年,新增了560座,2010年至今,新增1040座。

改革開放之初的地區(qū)造樓明星是珠三角地區(qū)。早在1976年,廣州就落成了中國第一個100米以上的高樓白云賓館。這幢高117米的建筑為文革期間碩果僅存的出口貿(mào)易交易會廣交會而建。1972年開建,1976年建成當年,逢“四人幫”倒臺,中國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白云賓館

珠三角不僅有高度,還有速度:160米、53層樓高的深圳國貿(mào)大廈,建造一開始7天一層,后來越建越快,到了30樓以上,進度達到了三天一層,最快是兩天半一層。“三天一層樓”的新聞上了新聞聯(lián)播,“深圳速度”傳遍中國。

1984年,國貿(mào)大廈封頂,8年后的一個春天,鄧小平來到這里,在53層的旋轉(zhuǎn)餐廳聽取了深圳市委負責人的匯報,并和省市負責人作了較長時間的談話。這是鄧小平到深圳后第一次有系統(tǒng)、有重點的談話。鄧小平強調(diào),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jīng)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鄧小平指著窗外的一片高樓大廈說,深圳發(fā)展這么快,是靠實干干出來的,不是靠講話講出來的,不是靠寫文章寫出來的!

深圳國貿(mào)大廈發(fā)展對比。(左圖為上世紀80年代資料圖片)

多年后,《人民日報》一篇回憶文章的標題就是:《深圳國貿(mào)大廈:“神話”誕生的地方》。雖然,國貿(mào)大廈在“中國第一高樓”的位置上僅堅持了兩年多,就讓位于1987年封頂?shù)纳钲诎l(fā)展中心大廈(高165.3米),但作為鄧小平南方談話的見證者,國貿(mào)大廈已經(jīng)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一段歷史的印記。

上世紀九十年代

上海再次起飛

真正的全國性摩天大樓競爭在上世紀90年代到來。

1990年,位于北京朝陽區(qū)呼家樓的京廣中心竣工,以208米的高度位列中國第一、亞洲第三。著名書法家愛新覺羅·啟驤登上京廣中心后揮毫題寫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

此后幾年,“中國第一高樓”稱號更迭迅速,甚至可以在一年內(nèi)幾次易主。1996年深圳信興廣場大廈——也被稱為地王大廈落成,高384米,成為亞洲第一高樓。同年內(nèi),廣州中信廣場就以390米的高度取而代之。

也是在這一個十年,上海再次起飛。

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fā)開放浦東。浦東自開發(fā)開放的那一天起,便把座標定位在中國與世界接軌的高起點上。1993年批準的《上海陸家嘴中心區(qū)規(guī)劃設計方案》,采納了中英法意日五國著名規(guī)劃設計師的意見,規(guī)劃了三幢超高層建筑作為黃浦江畔的新地標,也就是今天的“三件套”。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第一幢高樓金茂大廈立項時志存高遠:“為迎接21世紀而構(gòu)思,為發(fā)展知識經(jīng)濟而設計,為參與經(jīng)濟全球化而建造”(人民日報,1999)。

全球100多個設計方案參與了這場世紀競標,美國的建筑設計事務所SOM和約翰·波特曼公司,以及日本的日建公司進入決賽。其中日建的方案備受矚目:大樓通體由藍色的玻璃幕墻覆蓋,如一座藍水晶。但方案遭到評委中唯一的日本老師黑川紀章的否定,他認為日建的方案可以放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就是沒有中國和上海的影子”。

最后,美國SOM事務所提交的方案拔得頭籌。設計師亞德里安·史密斯和江歡成從中國傳統(tǒng)建筑“寶塔”中吸取了靈感,設計了金茂大廈的八角形外型——“8”也是金茂的密碼,金茂兩個字各為8畫,樓高88層,位于世紀大道88號。金茂的外殼則采用了玻璃和鋼材質(zhì),寓意讓歷史面向未來,中國融入世界。連建設也體現(xiàn)了“中西合璧”的特色,上海建工集團聯(lián)合法國、日本、中國中國香港三家公司總承包,其技術(shù)、設備、材料、工藝等無不是來自世界各國。

金茂大廈內(nèi)景

為了確保金茂大廈按時開工,1080戶居民被要求在一個月內(nèi)全部完成動遷,陸家嘴街道為此翻印了1000多本《動遷政策指南》,派出干部,挨家挨戶地分送上門。結(jié)果這1000多戶動遷居民沒有一戶是“釘子戶”,大家自覺地搬到了相對偏僻的楊高路、源深路地段的臨時過渡房。

1998年,金茂大廈落成。420.5米的高度,位居全國第一,亞洲第二,直到今天,她還是上海第三高的摩天大樓。

新華社的一篇文章總結(jié)說,國貿(mào)大廈和金茂大廈分別展示著兩地開發(fā)開放的特點:“深圳速度”和“浦東高度”。

上海,2001年9月5日

2000—2010年

摩天大樓大躍進的十年

21世紀的最初十年,一個名詞開始流行——CBD,全稱為中央商務區(qū)。

北上廣各自建設了三大中央商務區(qū)——上海陸家嘴金融貿(mào)易區(qū),北京中央商務區(qū),廣州天河中央商務區(qū)。其他城市自然不甘人后,天津濱海新區(qū)于家堡金融區(qū)、武漢王家墩中央商務區(qū)、珠海橫琴新區(qū)中央商務區(qū)、深圳福田中央商務區(qū)……

而摩天大樓是CBD的標配。

第一梯隊是上海、廣州、深圳。但在中國內(nèi)地,金茂大廈“第一高樓”的地位,仍無樓可挑戰(zhàn)。直到2008年,一街之隔的環(huán)球金融中心封頂,492米的高度,再次刷新“第一”。

項目由日本森大廈集團聯(lián)合日本36家最大的銀行、保險公司、綜合商社以及日本政府的海外協(xié)力基金共同投資,計劃把環(huán)球金融中心建成“垂直庭院城市”的集大成者——即把住宅、辦公、酒店、醫(yī)療等多種功能集合在高樓中,并用綠色的廣場、庭園和步道串連整個空間。“垂直城市”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建筑大師柯布西耶,但環(huán)球金融中心更進一步,希望塑造“摩天大樓上的田園風光”。

不過,上海的目標顯然不止于城市空間上的創(chuàng)新。參與了環(huán)球金融中心項目談判的原陸家嘴金融貿(mào)易區(qū)開發(fā)公司總經(jīng)理王安德后來向解放日報的記者回憶,“環(huán)球金融中心”的建設,“是上海整體戰(zhàn)略的一部分……其商業(yè)意義已讓位于功能意義,而它對陸家嘴成為全國金融貿(mào)易中心的作用又高于陸家嘴本身建設的作用。”

透過環(huán)球金融中心鳥瞰浦東

環(huán)球金融中心造了整整11年。1997年,剛打下地基不久,亞洲金融危機就來了,直到2003年,森大廈才重啟了項目,原來設計的466米已經(jīng)不是世界最高,森大廈決定將大樓的高度增加到492米。

森大廈聘請了美國結(jié)構(gòu)設計事務所賴思理·羅伯遜公司,創(chuàng)始人羅伯遜恰巧是紐約世貿(mào)雙子塔的結(jié)構(gòu)設計者,9·11事件使他必須考慮除地震、臺風以外的非自然因素的威脅,為此,環(huán)球金融中心原先的建筑比例和設備配置幾乎需要全部更改。

又花了5年時間,環(huán)球金融中心才終于建成,當中還有個小插曲,設計圖公開后引發(fā)了一場“風水”風波,最后樓頂圓洞被改成了梯形,憑此形象,環(huán)球金融中心被老百姓戲稱為“開瓶器”。

環(huán)球金融中心建成之前,中國(也是世界)的第一高樓是臺北的101大樓,算上天線為509米,但論主體高度,環(huán)球金融中心要比101大樓高12米。到底誰更高,這個問題爭論日久,似乎至今沒有令雙方信服的答案。

上海,2008年8月28日

“垂直城市”對土地的高效利用、摩天大樓景觀的壯觀性等因素,吸引了中國的眾多城市。雖然上海保持住了全國第一的高度,但廣州天河CBD才是中國內(nèi)地超高建筑最密集的地方,2008年封頂?shù)膹V州國際金融中心高439米,次年封頂?shù)?ldquo;小蠻腰”廣州電視塔總高度600米。

這個十年也是中國摩天大樓大躍進的十年。2000年中國共有245座超過150米的摩天樓,2010年這個數(shù)字增長到了841座,60%都建在中國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座城市。

出于各種原因,北京沒有像中國香港、上海這樣高密度的高樓群,但勝在個體造型奇特,例如“大褲衩”(央視大樓)被人津津樂道。

央視大樓

2014年

中國建成第一個600米以上建筑

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尾聲,2008年11月29日,上海中心“靜靜開工”了?,F(xiàn)場“不聞往日工程開工時打樁機的隆隆作響聲,只見5臺鉆孔灌注樁打樁機靜靜鉆孔作業(yè)”(解放日報,2008)。

這時距1993年的規(guī)劃已有15年。按照規(guī)劃,金茂大廈和環(huán)球金融中心旁邊的Z3-2地塊還要再建一座超高層建筑,三棟大樓組成一個“品”字型。

上海中心是“品”字的最后一角,也是最高一角。主體建筑結(jié)構(gòu)高度為580米,總高度632米,比環(huán)球金融中心高140米。經(jīng)過多輪比選,美國Gensler公司的設計方案最終中標:大樓的橫斷面類似一個三角形,以順時針方向向上旋轉(zhuǎn)并一直延伸到頂端,宛如一條盤旋升騰的巨龍。

上海中心的設計師馬溯曾說,陸家嘴的三棟超高建筑,分別象征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俯瞰上海中心

巧合的是,上海中心開工之年,適逢環(huán)球金融中心竣工。2008年也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北京開了奧運會,次貸危機在全球爆發(fā)……而今回頭看,這個時間點,正是新一輪周期的起點。

2014年8月,上海中心封頂,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第二個超過600米以上的建筑,僅次于迪拜的哈利法塔。也是在2014年,中國GDP總量突破10萬億美元,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個進入“10萬億美元俱樂部”的國家。

從左至右:環(huán)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上海中心

1978-2018浦東天際線的長成

截止目前,上海中心仍然是中國第一高樓。超過其高度的造樓計劃不時傳出,縱觀公開報道中規(guī)劃與在建的超過600米的摩天大樓,沒有一座在一線城市,未來中國最高的十棟摩天樓一線城市只占得三席。

當然,600米以上的摩天樓沒那么好造,能否按照最初規(guī)劃高度封頂仍充滿了變數(shù)。

比如長沙的“天空城市”,2013年遠大集團在長沙市望城區(qū)回龍村舉行了該項目的奠基儀式,宣布用7個月時間建成828米高的“世界第一高樓”。三年后,基坑已成了一片魚塘。武漢綠地中心主塔樓2011年動工時規(guī)劃636米,但受制于武漢天河機場凈空保護區(qū)限高要求,這一項目許可高度為455米。而曾經(jīng)傳出擬建729米的蘇州中南中心,在規(guī)劃公示時建筑高度為598米……

在更低一點的300米-600米的高度,一些三線城市也加入到追逐摩天大樓的陣營中:如柳州的地王大廈、常州的現(xiàn)代傳媒中心等。甚至連“中華第一村”的江陰華西村,也建成了高328米的龍希大酒店。

重慶目前已建成116座摩天樓,超過廣州,擠進“第一梯隊”。在已封頂、正在建設的431座摩天樓中,77%建在非一線城市:沈陽34座,武漢27座,重慶22座,南寧28座……

這背后是席卷中國大地的城市化,近10年來,中國的城鎮(zhèn)人口從6.07億增加到8.13億,凈增2.05億,相當于英國、德國和法國三個國家的人口從農(nóng)村進入到城市。

40年來

每一幢樓都有著一個時代故事

潮流如海浪,一波又一波。30年前,摩天樓建設的熱潮從美國大城市向新興經(jīng)濟體轉(zhuǎn)移;1998年,從吉隆坡雙峰塔開始,世界第一高就轉(zhuǎn)移到了亞洲;而今天,中國一線城市的容量正在飽和,“消費下沉”的同時,“造樓”的主戰(zhàn)場也在逐漸下沉。

但在全世界,摩天大樓熱已經(jīng)走向消退,新的城市規(guī)劃理念紛紛開始限制樓的高度,而越來越多考慮街區(qū)的開放性、多元性和人文主義色彩。

實際上,早在上海中心規(guī)劃設計時,就不再強調(diào)建筑高度上的“第一”,不然的話,作為后發(fā)項目,完全有時間在向全球征集設計方案時,把超越“哈利法塔”作為一項要求提出來。

2018年11月,習近平來到位于上海中心22層的陸家嘴金融城黨建服務中心視察。新華社的稿件中寫道:在上海工作期間,習近平曾多次到陸家嘴地區(qū)實地調(diào)研,親自研究陸家嘴地區(qū)規(guī)劃,親自審定上海中心大廈設計方案,推動相關工作,要求把上海中心大廈建設成為綠色、智慧、人文的國際一流精品工程。

綠色,智慧、人文……這三個詞語沒有一個和高度相關,很少有人知道上海中心其他的“第一“:首個同時獲得中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三星級標準和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LEED金級認證的摩天樓 ;首次在超高層建筑全建設過程采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術(shù);首次在超高層安裝了14萬平方米的柔性幕墻,并采用兩層獨立幕墻設計,比傳統(tǒng)建筑式樣節(jié)省32%的建筑材料……

上海中心混凝土一次澆筑總量達到了6萬立方。

荷蘭建筑師庫哈斯在《癲狂的紐約》中說:摩天樓是一種“自體的紀念碑”(auto-monument)。按照這個說法,如果把40年來中國城市的摩天樓連成一體,那就是一個龐大的紀念場,一個世界級的奇觀。不過,似乎很難把中國的城市,等同于紐約“曼哈頓主義”的簡單復制,每一幢樓,其實都有著一個時代故事。

就像40年來這塊土地上發(fā)生的許多事情一樣,中國城市的面貌變化,也具有自身發(fā)展的獨特邏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都是在對傳統(tǒng)的傳承和對未來的連接中,逐漸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傳說,并形成了各富特色的城市意象。

但這是一場遠遠沒有結(jié)束的攀登,接下來的考驗,是在現(xiàn)實的高度之上,再如何前行。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wǎng)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二級建筑師資格查詢

二級建筑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二級建筑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huán)球網(wǎng)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