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來了新疆,我就要做新疆的建筑


標準答案:
框架是平面結構,主要由于水平力方向平行的框架抵抗層剪力及傾覆力矩。
框筒是空間結構,沿四周布置的框架參與抵抗水平力,層剪力由平行于水平力作用方向的腹板框架抵抗。傾覆力矩由腹板框架和垂直于水平力方向的翼緣框架共同抵抗??蛲步Y構的四榀框架位于建筑物周邊,形成抗側、抗扭剛度及承載力都很大的外筒,使建筑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框筒結構的適用高度比框架結構高得多。
55年,當過技術員、工程師、主任工程師、院副總工程師、院長,主持了大大小小上百個設計和規(guī)劃項目,但是因為大部分都地處新疆,所以很多都不被我們所知。有的項目從走訪,研究,設計到實施落地,先生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喀什老城區(qū)抗震改造和風貌保護的研究與實施》項目便是其中一個。
近年來,新疆喀什、阿圖什一帶發(fā)生了很多地震,阿圖什有一次地震破壞烈度到了九度,老城區(qū)基本上都平掉了??κ驳睦铣菂^(qū)人口更集中房子又很密集,原有建筑根本無法抵擋地震破壞烈度,但是很多居民都不愿意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大街小巷,覺得離開了老城區(qū)的街道就等于離開他們的鄰里關系,搬進樓房連烤馕都不方便。
后來,先生跟同事、學生一起花了許多時間去研究老城區(qū),希望能找到既能讓他們繼續(xù)生活在老城區(qū)又能在地震中保證他們生命安全的方法。
記者問他值不值得,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喀什上,放棄設計那些更受矚目的高大建筑的機會,先生回答,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是做建筑和規(guī)劃人的一個職業(yè)道德,必須要做,為保護新疆民居遺產上留下了一份珍貴的資料,也值了。
新疆于他太不一般,作為建筑師,用自己的方式為新疆保留了歷史文化,多年后,母校邀請他回校任職,他也推辭了,說他與他生活的這片土地已日久生情,怕是分不開了。
主要作品
新疆國際大巴扎
新疆國際大巴扎位于烏魯木齊民族風情一條街,獨特的環(huán)境要求建筑有濃郁的民族地域特色。2012年設計,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積約90000平方米,由5棟商業(yè)樓,一條四季商業(yè)街和廣場組成,另有一座從拆遷返還的清真寺和一個高70余米的觀景塔。
設計中主要滿足大巴扎的特殊功能需求,建筑空間的創(chuàng)造吸取中亞、新疆傳統(tǒng)建筑的色彩、體量、光影、材質、肌理的特色,盡量少用符號,在統(tǒng)一中求變化,力求簡潔,觀光塔作為建筑空間的構圖中心,借鑒了喀拉汗王朝在布哈拉的卡梁塔和吐魯番的額敏塔,在外墻上用了新疆特色的工藝砌磚,所以在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同時,現代感也很強。在施工圖設計中,特別強調建筑細部的處理,使得大巴扎建筑群顯得很精致。由于烏魯木齊的特殊地位,以及世界幾大文明的交匯,在設計中對各種文化也刻意地做了表達。
喀什老城區(qū)抗震改造和風貌保護的研究與實施
喀什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市風貌和地域文化具有濃厚地域特色,但因處于地震多發(fā)區(qū),老城區(qū)房屋大都是土木、磚木結構,又加密度很大,地震的威脅引起從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視,但在實施改造過程中困難很大。2008年王小東院士組成的團隊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造與保護的新思路,完成了《喀什老城區(qū)抗震改造和風貌保護》的課題。提出了生命安全第一,對大部分不能抗震又無法加固的民居,就地拆除,在原基礎上復原重建,結構達到抗震要求并增加供水、供電、供燃氣的現代設施。
在設計過程中堅持征求居民意見,一對一的對每護進行設計,重建時維持原來建筑的風貌,主體完成后居民參與設計內部裝飾,為此在“阿霍小區(qū)”做了全過程的實驗,這種思路和方法得到了各個層面的共識,從2008年開始到目前大規(guī)模的改造基本完成。為了更慎重的改造喀什高臺民居,團隊先后投入十余人,歷時4個月對其454護民居進行了實測、訪談并完成了整體和每護的三維數字模型庫,在此基礎上,從總體布局、單棟改造、道路系統(tǒng)、水、暖、電、市政管網、邊坡支護、結構、構造提出了近千頁研究成果,并出版了《喀什高臺民居》重要著作。
新疆博物館
新疆博物館是在原來1958年的舊址上于1996年開始設計方案,中間經多次反復變化,最后在2010年完成施工圖設計并開工,2005年建成開館。由于在原址上新建,有關方面要求保留原來中央大圓頂的形象,就決定了建筑對稱的基本風格??偨ㄖ娣e為17299平方米,并考慮了二期的擴建。
建筑的設施按現代化博物館的要求設計,滿足了展品展出的各種需求。共有大小不同的展廳10個,還有想要的辦公、接待、放映、商店、學術報告廳等,以高為29.5米,直徑為18米玻璃穹頂的中央大廳為交通樞紐組織展廳和參觀人流,展出內容有歷時館、民俗館、古尸館、革命歷時館和其它專題文物館,是一個綜合性的博物館。為了強調新疆特殊的區(qū)位,正面弧形玻璃幕墻隱喻為歷史的一面鏡子,并在正面設計了6個代表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古波斯,以及中國斗拱、維吾爾的大理石制作的典型柱式,以強調中國中原、兩河、印度、地中海文明在新疆的交匯。
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
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是中國省級綜合性地質科學博物館,也是我國最大的以地質礦產為展出內容的博物館,總建筑面積7187.39㎡。
博物館主體(一至三層)為上小下大的覆斗形,給人以山體的聯(lián)想,外牆以粗獷的花崗巖石板為主,橫向以水平的采光窗幕墻強調了巖層的感覺,正面3層高的龕式門洞正是山洞的形狀,洞口結晶立方體的蜂窩狀裝修,是對伊斯蘭建筑中“依旺”入口上“??思{斯”的隱喻。
最新資訊
- 科技賦能教育,環(huán)球網校云私塾6.0發(fā)布會即將重磅來襲2023-03-15
- 二級建筑師就業(yè)現狀2022-09-08
- 二級建筑師證考試科目2022-07-11
- 有二級建筑師證能找什么工作2022-07-06
- 二級注冊建筑師準入2021年版國家職業(yè)資格目錄2021-12-03
- 二級注冊建筑師|廣東印發(fā)“24條”:鞏固、提升建筑業(yè)的支柱產業(yè)地位!2021-11-08
- 二級注冊建筑師|中國中鐵中標1000多億大工程!2021-11-08
- 二級注冊建筑師|大修!中標候選人不再排序!2021-11-08
- 二級注冊建筑師|杭州正式啟動建筑師負責制試點,如何實施?2021-11-08
- 二級注冊建筑師|又一省會發(fā)文,這類項目不再實行監(jiān)理!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