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自考《國際私法》練習第三章(3)


【2019年4月自考《國際私法》練習第三章】:第三章沖突規(guī)范與法律選擇
第四節(jié)識別
【單選】識別是指依據(jù)一定的法律觀點或法律概念,對有關事實的性質作出“定性”或“分類”,把它歸入特定的法律范疇,從而確定應援引哪一沖突規(guī)范的法律認識過程。它包括密切相關的兩個方面:一是依據(jù)一定的法律正確地解釋某一法律概念;二是依據(jù)該法律概念正確地判定特定事實的法律性質。
【單選】識別沖突,是指依據(jù)不同國家的法律觀點或法律概念對有關事實進行定性或歸類所產(chǎn)生的抵觸或差異。國際私法中的識別問題最早是由德國法學家卡恩和法國法學家巴丁相繼【單選】識別是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定性或分類是法官援引沖突規(guī)范時應首先進行的一個步驟。
【多選】識別的依據(jù)有哪些?
1、法院地法說。由德國學者卡恩和法國學者巴丁首倡,
【單選】識別問題一般依據(jù)法院地法
【簡答】主張依法院地法進行識別的理由主要有:
1)法院國所制定的沖突規(guī)范是它的國內(nèi)法,因而其沖突規(guī)范中所使用的名詞或概念的含義,均只能依照受理案例的法院所屬國家的國內(nèi)法的同一概念或觀點進行識別,否則便有損法院國的立法和司法主權。
(2)法官依據(jù)自己最熟悉的本國法進行識別,簡便易行。
(3)識別既然是援引適用沖突規(guī)范的前提,在未進行識別前,外國法尚未獲得適用的機會,因而除適用法院地法外,并沒有其他的法律可供適用。
2、準據(jù)法說。為法國的德帕涅和德國的沃爾夫所主張。他們認為,用來解決爭議問題的準據(jù)法,也是對爭議中的事實問題的性質進行定性和分類的依據(jù)。
3、分析法學與比較法說。為德國的拉貝爾和英國的貝克特等所主張。
4、個案識別說。由前蘇聯(lián)學者隆茨和德國學者克格爾等人提出。
5、功能識別說。德國學者紐豪斯提出。
最新資訊
- 考前復習: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考點(3.31)2025-03-31
- 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事件匯總2025-03-30
- 必背!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考點(3.28)2025-03-28
- 考前必看: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考點(3.27)2025-03-27
- 考生必看!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選擇題必背考點2025-03-26
- 考前沖刺: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匯總2025-03-26
- 備考25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頻考點2025-03-24
- 2025年4月自學考試公共課高頻考點2025-03-21
- 2024年4月自考本科備考須知:《英語二》高頻題型和答案示例2025-03-21
- 2025年4月自考本科備考須知:《英語二》核心考點和必記知識點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