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自學考試 > 自學考試備考資料 > 2010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參考資料(3)

2010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參考資料(3)

更新時間:2010-03-05 11:26:54 來源:|0 瀏覽0收藏0

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四、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1、認識的主體和客體及其關系

  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的主體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認識的客體是進入人的實踐活動領域并與主體相聯系的客觀存在。

  認識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一是實踐關系,指主體對客體的改造。二是認識關系,指主體通過實踐認識客體。三是價值關系,指主體對客體的需要和客體的功能和屬性能夠滿足主體的需要。四是審美關系,指主體在改造客體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創(chuàng)造理想的世界。*****

  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及其意義轉自環(huán) 球 網 校edu24ol.com

  首先,變化發(fā)展著的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推動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其次,實踐不斷給人們提供大量的經驗材料以及新的認識工具,使人們能不斷解決認識課題。

  再次,實踐改造了人的主觀世界,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實踐不斷推動認識發(fā)展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要求人們的認識必須跟上實踐變化發(fā)展的要求,實踐變了認識也要變。人們的思想、人們的文化知識、人們的各方面能力要不斷地與時俱進,適合實踐和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馬克思主義也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這樣才能永遠成為人們行動的指南。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系

  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而在人腦中產生的認識,是人們對事物的各個片面、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其特點是直接性和形象性。它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

  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的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系的反映,其特點是間接性和抽象性。它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是對立統一的。它們的對立表現在,兩者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其對事物的反映程度、特點、形式是不同的,二者有著質的區(qū)別。

  它們的統一表現在,第一,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唯物論。只有對感性認識進行概括、抽象才能形成理性認識,離開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第二,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辯證法。感性認識只有發(fā)展、深化到理性認識,才能達到對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性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指導人們的實踐。第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在實際的認識過程中,沒有純粹的感性認識,也沒有純粹的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的基礎是社會實踐。

  割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辨證關系,會導致經驗論和唯理論的錯誤。經驗論忽視理性認識,唯理論則輕視感性認識。實際工作中的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分別犯了類似經驗論和唯理論的錯誤。

  4、真理及其客觀性

  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是客觀的,沒有階級性。

  真理的客觀性表現在,第一,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中包含著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第二,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轉自環(huán) 球 網 校edu24ol.com

  5、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意義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同一真理的兩重屬性。這是真理問題上的辯證法。二者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

  真理的絕對性是指:第一,真理所包含的內容是客觀的,這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第二,人類的認識按其本性來說是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fā)展著的客觀世界的,每一個真理都使人的認識向物質世界接近一步。承認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認了真理的絕對性。

  真理的相對性是指,第一,從廣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對客觀世界的某一部分和側面的反映,真理性的認識有待于擴展。第二,從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對某一具體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層次的近似正確的反映,真理性的認識有待于深化。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表現在,首先,二者相互聯結、相互滲透。一方面相對之中有絕對,另一方面絕對之中有相對。其次,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轉化。每一個真理都是相對真理,都是對事物及其規(guī)律近似正確的反映。而每一個相對真理又包含著絕對真理的顆粒。真理的發(fā)展過程是不斷接近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的過程。另外,在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統一問題上,要反對片面夸大真理絕對性的絕對主義和否認真理絕對性的相對主義兩種錯誤傾向。

  堅持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統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要求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理論,既要堅持又要發(fā)展。堅持是因為它有絕對性的一面,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和反映。發(fā)展是因為它有相對性的一面,是在一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實踐不斷向前發(fā)展,客觀條件不斷發(fā)生轉換,已取得的真理性認識也要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6、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之所以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

  首先,真理是同客觀實際相符合的主觀認識。一種主觀認識是不是真理,就要看它是否同客觀實際相符合、相一致。而這是主觀認識本身和和客觀事物都無法解決的。只要實踐才能把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聯系起來加以對照。

  其次,實踐的特點也決定了它能夠充當檢驗認識是不是真理的標準。實踐的特點在于它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是唯一能把主客觀聯系起來的“橋梁”。

  7、實踐標準的確定性(絕對性)和不確定性(相對性)

  實踐標準的確定性是指:第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外再沒有別的標準,這是確定的、絕對的。第二,實踐最終能檢驗出認識是否是真理,這也是絕對的、不變的。

  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是指:第一,實踐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實踐,它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對現有的一切認識都作出確定的檢驗。第二,實踐檢驗不是一次完成的,它要經過多次反復。即使已經過實踐證實的真理也只是相對的近似的正確,還需要繼續(xù)接受新的實踐檢驗。轉自環(huán) 球 網 校edu24ol.com

  8、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又是為了滿足人本身的需要。所以,在追求真理的問題上又提出了價值問題。

  真理與價值的關系是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二者的區(qū)別在于,真理是指人的認識與客觀對象的一致性。價值是指主體的需要和客體的功能和屬性能夠滿足主體的需要。二者的一致表現在,凡真理必有價值,凡有價值的東西應不與真理相悖。

  9、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辯證統一

  解放思想,是使思想從以往的陳腐的過時的觀念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使思想與現實的實際相結合、相一致。實事求是,就是要求人們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認識和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關系。首先,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必然要求。事物在變,人的思想不能拘守于原有的框框或從書本出發(fā),必須隨著事物的發(fā)展而變化,敢于沖破精神枷鎖,勇于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其次,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據和評判的標準。解放思想不是主觀的胡思亂想,必須沿著實事求是的路線進行。再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過程也就是與時俱進的過程。

  10、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

  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的中介,是人們正確進行理性思維的方法,是人們的思維規(guī)則、工具和手段。辯證思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歸納與演繹。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是從一般走向個別。

  第二,分析與綜合。分析是在思維中把對象分解為它的各個組成部分單獨加以認識的思維方法。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把各個部分聯系起來,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的思維方法。

  第三,抽象與具體。抽象是思維對客觀事物某種屬性或本質的反映。具體是理性的具體,是思維對事物多種屬性、本質的綜合。

  第四,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歷史是指客觀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和人對這一過程的認識。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是指,歷史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歷史在理論上的再現。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從哪里開始。不過,邏輯與歷史并非機械的一致。邏輯的東西是“修正過”的歷史的東西,這種“修正”表現為邏輯按歷史的規(guī)律性來“修正”歷史,撇開偶然抓住必然,抓住歷史的內在規(guī)律,深刻反映歷史的本質。

·全國2010年4月自學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環(huán)球網校2010年自學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自學考試博客圈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自學考試資格查詢

自學考試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自學考試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huán)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