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串講筆記(1)


第一章 緒論
一、什么是哲學?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
哲學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二、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
世界觀是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
方法論是人們關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關系:一般說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致的,對世界的看法如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會如何,既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倫;反過來說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也體現了不同的世界觀。
因此,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轉自環(huán) 球 網 校edu24ol.com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 教材8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是 共性和個性 的 辯證關系。
1、相互區(qū)別:研究的對象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整個世界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guī)律。具體科學是以世界的某一領域、某一范圍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是這些領域的特殊規(guī)律。
2、相互聯系:具體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 基礎 ,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世界共同本質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具體科學的發(fā)展,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了 世界觀 和 方法論 的指導。
3、反對兩種錯誤傾向:既不能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代替具體科學,也不能取消具體科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作用。
(科學的科學對嗎?為什么?“科學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家對哲學的概括和總結。他們認為,“科學的科學”包羅萬象的,從而混淆了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事實上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既相互區(qū)別,由相互聯系的。)(選)
四、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意義 教材6 (掌握)
1、思維和存在或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2、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包括兩方面:
(1)思維和存在或物質和精神和為第一性的問題(成為本原問題),對這個體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統(tǒng)一性的問題,己任的認識能否反映客觀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唯物主義認識物質是可知論,徹底的唯心主義也是可知論)
3、意義:
(1)指導我們在實踐中要從客觀出發(fā)而不要從主觀出發(fā),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系。
(2)指導我們在實踐中積極主動地去認識和探索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
五、唯物主義發(fā)展的幾個歷史階段 教材8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特征:用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去說明整個物質世界。
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缺點是帶有只管猜測的性質,缺乏科學的論證。在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特征:克服了古代唯物主義的樸素性,在用宗教神學的斗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1)機械性:用力學的尺度解釋一切“任何動物都說成是機器”
(2)形而上學性:用鼓勵、精致、片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逗人世界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3)不成地形:在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
3、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
達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tǒng)一,是完備徹底的唯物主義。
六、唯心主義產生的根源(一起考1、2、3或分考3)
1、社會根源: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剩余產品的出現,私有制的產生,積極的分化,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
2、緊急根源:在剝削階級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中,由于剝削者脫離生產,壟斷了精神生產活動,因而總是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當他們把這種觀點加以理論化,西永華以后就形成了唯心主義。
3、認識論根源;
第一、人們的認識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主觀與客觀,人士與事件是對立的統(tǒng)一,如果把主觀與客觀相分離,片面夸大主觀的作用,或者把認識的某一片斷加以絕對化,就會導致唯心主義。
第二、夸大感性認識會導致主觀唯心主義。
第三、夸大理性認識會導致客觀唯心主義。
七、辯證法的幾個歷史發(fā)展階段(選)
1、古代樸素辯證法:
特征:認為整個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但他們對世界的發(fā)展之提供了輪廓的說明,對構成世界的具體細節(jié)缺乏論證,具有猜測性。
2、近代唯心主義辯證法:
特征:把變化發(fā)展的主體看作是絕對精神獲絕對觀念;與唯心主義相結合;具有不徹底性。
3、現代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特征: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自然觀和歷史觀的有機結合。
八、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選)
1,歷史條件: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入了資本主義盛會,其固有的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越來越計劃,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越來越激烈。
2,自然科學條件:三大發(fā)現(1)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
(2)細胞學說
(3)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
3,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批判的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批判的吸取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
九、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 教材10
十、建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變革 教材10(12分)
十一、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教材15(沒有考過)
十二、人本主義和科學主義的錯誤是什么?教材11
第二章 唯物論(第1部分 物質論)轉自環(huán) 球 網 校edu24ol.com
一、物質概念的幾個歷史發(fā)展階段 教材30
二、如何理解列寧的物質定義?(如何理解辯證無為注意的物質觀?)教材32
三、哲學上的物質概念同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的理論的關系。教材33
四、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
1,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它不依賴人的意思,能被人的意識所反映。運動指宇宙中發(fā)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
2,關系:(1)從物質看,沒有不運動的物質。物質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中。如果把物質和運動分開,設想不運動的物質,就是形而上學。
(2)從運動看,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如果把運動和物質分開,設想離開物質的運動,就是唯心主義。
因此,物質與運動不可分。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或特性。(選)
五、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關系 教材35 (12分或考選擇)
六、承認向相對靜止的意義(選)
承認相對靜止具有重要的意義。
1,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樣性。
2,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科學區(qū)分十五。
3,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理解絕對運動。
七、物質和時間、空間的關系(時間、空間為何是客觀的?) 教材37
八、如何理解社會歷史的物質性 教材40
九、為什么世界物質統(tǒng)一性的原理是一切從實踐出發(fā)的哲學依據?教材56(12分或選)
第二章(第2部分 意識論)
一、意識的起源 教材41(12分或選)
二、意識的本質(什么叫意識)教材44
三、意識的能動作用及其實現的途徑 教材46(???
四、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識的關系 教材46
五、**客觀規(guī)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 教材55(12分必須會)
第三章 唯物辯證法是關于聯系與發(fā)展的科學
本章命題材的規(guī)律和預測的分析
一、本章命題的規(guī)律
本章為每年必考的章節(jié),在馬哲這門課中屬于命題的重點之重,其中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本章命題的重點之重,命題的形式多種多樣,各種題型都考過,從2003年到2005年的上半年,每年都考過這條規(guī)律,而且都是以論述題的形式出現,所以大家要理解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和唯物辯證法關于聯系發(fā)展的總特征。
二、本章的試題預測分析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唯物辯證法?(重點)
所謂唯物辯證法就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聯系和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
2.什么是聯系?P60第二段(重點)
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3.什么是系統(tǒng)?P64(非重點)
所謂系統(tǒng),是指相互聯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組成的統(tǒng)一整體。
4.什么是條件?P63(非重點)
條件是指同一事物相關聯的、對它的存在和發(fā)展發(fā)生作用的諸要素的總和。
5.什么是發(fā)展?發(fā)展的實質是什么?P67(重點)
發(fā)展是指一種特殊的運動變化——前進性、上升性運動,即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運動變化。
發(fā)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6.什么是新事物?P67(重點)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
7.什么是舊事物?P67(重點)
舊事物是指喪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趨滅亡的事物。
8.什么叫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就是與辯證法相對立的宇宙觀,它認為世界是孤立的、靜止不變的,并否認客觀矛盾的存在。
9.什么叫矛盾?P72(重點)
矛盾的概念包括辯證矛盾和邏輯矛盾含義及其區(qū)別。邏輯矛盾是指思維中前后不一致,自相沖突。它是主觀的,是人的思維違反邏輯規(guī)則造成的,是應當從思維中加以排除的。而辯證矛盾是對立統(tǒng)一關系,它是客觀的、普遍的,是不能否認和排除的。辯證矛盾與邏輯矛盾是不同的,如果把二者混淆起來,就會導致否認辯證矛盾。
10.什么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P72-P73(重點)
矛盾的統(tǒng)一性是指矛盾雙方互相聯系的性質,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第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前提。第二,矛盾雙方相互貫通,是指矛盾雙方存在著由此達彼的橋梁。
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性質。
11.什么是內因和外因?P75(重點)
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與他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1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76(重點)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個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13.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P78(重點)
在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有一種居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處于服從地位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14.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P79(重點)
不僅同一事物中的各個矛盾是不平衡的,而且同一矛盾雙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15.什么叫質、量、度?P81-P82(重點)
質是指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內在規(guī)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規(guī)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來表示的規(guī)定性,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限度(或范圍、幅度),它體現著質和量的對立統(tǒng)一。
16.什么叫量變和質變?P83(重點)
量變是指事物量的規(guī)定性變化,即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
質變是指事物質的規(guī)定性的變化,即事物由一種質態(tài)到另一種質態(tài)的飛躍。
17.什么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P87(重點)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維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方面,即破壞現存事物使它轉化為他物的方面。
18.什么叫揚棄?P88(重點)
揚棄是指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東西,保留其中合理的、積極的因素,經過改造加以吸收,使之成為新事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19.什么叫原因和結果?P92(重點)
原因和結果的聯系是事物或現象之間引起和被引起的聯系。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現象是結果。
20.什么叫必然性和偶然性?P94(重點)
必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fā)展中一定要發(fā)生的、不可避免的趨勢。
偶然性則是事物聯系和發(fā)展中不確定的趨向。
21.可能性和現實性?P98(重點)
現實性是指一切包含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現象的種種聯系的結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現實事物之中的、預示著事物發(fā)展前途的種種趨勢。
22.什么叫或然率?P99第二段
或然率是對可能性大小的一種科學說明和測定?;蛉宦适撬獪y定的偶然事物的數目與全部可能發(fā)生的偶然事件總數之間的比率。
23.什么叫內容和形式?P100(重點)
內容是指構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總和,也就是事物的各種內在矛盾,以及它們所規(guī)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運動過程和發(fā)展趨勢的總和。
形式是指把內容諸要素統(tǒng)一起來的結構或表現內容的方式。
24.什么叫本質和現象?P102-P103(重點)
本質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指組成事物的各個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
現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這些特征的外部聯系。
25.什么叫真象和假象?P103(重點)
與本質一致的現象是真象。
與本質很不一致的現象是假象。
(二)簡答題
1.簡述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及其意義。P62(重點)
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聯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圍的其他事物聯系著;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要素也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聯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萬事萬物相互聯系的統(tǒng)一整體,而不是各種孤立的事物的機械堆積、湊合。
聯系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世界。
聯系的多樣性是指聯系有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主要聯系和次要聯系、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等等。
2.簡述系統(tǒng)的含義及其主要特征。P64-P65(重點)
系統(tǒng)是指相互聯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組成的統(tǒng)一整體。
系統(tǒng)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是整體性,這是系統(tǒng)的最本質特性。
其次是結構的有序性,即系統(tǒng)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是有組織的,遵循一定的順序和規(guī)則,而不是雜亂無章的。
最后是內部結構趨向優(yōu)化的特性,即系統(tǒng)內部各要素的結合趨向于強化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
3.如何識別和判斷新舊事物的標志。P67-P68(重點)
區(qū)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fā)展前途。
4.為什么說新生事物是不可戰(zhàn)勝的或者為什么新事物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P68共三點(重點)
新事物是不可戰(zhàn)勝的,這是由事物發(fā)展的辯證本性決定的。
第一 新事物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fā)展前途,而舊事物則不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喪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 新事物優(yōu)越于舊事物。
第三 在社會領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所以它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
5.簡述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和根本分歧。P69-P71(重點)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發(fā)展觀。它們的對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 唯物辯證法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世界,形而上學則用孤立的觀點看世界。
第二 唯物辯證法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看世界,形而上學則用靜止不變的觀點看世界。
第三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形而上學則否認矛盾的存在。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和斗爭焦點則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最新資訊
- 考前復習: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考點(3.31)2025-03-31
- 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事件匯總2025-03-30
- 必背!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考點(3.28)2025-03-28
- 考前必看: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考點(3.27)2025-03-27
- 考生必看!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選擇題必背考點2025-03-26
- 考前沖刺: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匯總2025-03-26
- 備考25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頻考點2025-03-24
- 2025年4月自學考試公共課高頻考點2025-03-21
- 2024年4月自考本科備考須知:《英語二》高頻題型和答案示例2025-03-21
- 2025年4月自考本科備考須知:《英語二》核心考點和必記知識點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