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自考勞動經濟學備考復習第四章


第四章 勞動時間
一、名詞解釋轉自環(huán) 球 網 校edu24ol.com
1.勞動時間――指勞動者從事有酬性社會勞動所花費的時間
2.勞動投入量――指勞動者人數(shù)乘以勞動時間,也就是“人員*時間”為單位的勞動服務量。
3.準固定成本――指區(qū)別于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可變成本。
4.制度勞動時間――由企業(yè)規(guī)定的勞動時間
5.余暇時間――指在市場性勞動時間之外的時間。
二、單項選擇
1.勞動投入量是一個(B)的概念。
A.存量 B.流量 C.矢量 D.向量
2.勞動時間不具有(B)
A.人際交往功能 B.協(xié)調生產功能
C.指示功能 D.保證個人及社會維持和發(fā)展的功能
3.1884年,美國勞工聯(lián)合會決定,從1886年5月起,(A)小時工作制為正式的工作時間。
A.8 B.7 C.12 D.14
4.縮短勞動時間對經濟可能產生的積極影響不包括(D)
A.使勞動產品增多 B.有利于節(jié)約能源
C.有利于擴大就業(yè) D.利于促進第一產業(yè)的發(fā)展
5.德國關于勞動時間的《工作時間》是(A)4月30日頒布。
A.1938年 B.1939年 C.1940年 D.1941年
三、判斷改錯
1.勞動時間只包括勞動者的實際勞動時間。×(除了實際勞動時間,也包括勞動者從事與生產有關的活動和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有關行政機關指令參加社會活動的時間)
2.兼職工作不算是超時工作?!?兼職工作也算是一種超時工作)
3.政治性因素在決定非全日制就業(yè)態(tài)勢方面起主導作用。×(經濟性因素)
4.勞動時間的變動是經濟發(fā)展的指示器。√
5.無差異曲線是由一個群體的偏好決定的?!?個人的偏好)
四、簡答題
(1)勞動時間有哪些類型?
答:勞動時間分為制度勞動時間和不規(guī)則勞動時間。其中,不規(guī)則勞動時間又分為超時工作,兼職工作、倒班與非全日制工作。
(2)不同的勞動時間分別對勞動力的供求有什么影響?
答:1)制度勞動時間由企業(yè)規(guī)定,即使工資率相同,隨著勞動時間的不同勞動參與率也會變化,縮短勞動時間會使勞動力參與率上升的可能性增加。
2)超時工作。當超時工作并不經常發(fā)生時,收入對勞動時間長短的效應幾乎等于零,替代效應發(fā)揮著絕對的支配作用。
3)兼職工作。當其他條件保持不變時,從事第二職業(yè)的工資率越低、第一職業(yè)的工資率越高(勞動收入越高),則人們樂于提供的勞動力供給數(shù)量就越少。
4)倒班。由于中班和夜班比較辛苦,企業(yè)大多為勞動者提供稍高的工資或各種補貼,但補貼工資的給付量較低,并不足以誘使人們提供更多的勞動時間。
5)非全日制工作。經濟性因素在決定非全日制態(tài)勢方面起主導性作用,市場經濟國家非全日制就業(yè)者較多,非市場經濟國家非全日制就業(yè)者較少。
(3)試述勞動時間的主要功能與特點。
答:勞動時間的主要功能有:A計量功能;B指示功能;C保證個人及社會維持和發(fā)展的功能;D人際交往功能。
勞動時間的特點:A法律規(guī)定的工作時間;B勞動者履行義務和用人單位計發(fā)勞動報酬的時間;C實際勞動時間與從事有關活動所花費時間的總和。
(4)試分析彈性勞動時間發(fā)展的社會經濟原因。
答: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原計劃經濟體制國家大多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經濟體制改革,要素市場正在緩慢地發(fā)育成長,勞動力的流動性正在日益加強,非全日制就業(yè)者的數(shù)量與日俱增。此外,非全日制的就業(yè)群體多為青少年、養(yǎng)育未成年子女的婦女、老年人。正在工業(yè)化的國家,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農村人口流動性的提高,農村勞動力中非全日制就業(yè)者的比重呈日益提高的趨勢。
(5)試述縮短勞動時間對經濟可能產生的積極影響。
答: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一定范圍內勞動時間的縮短有下述幾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1)勞動時間的縮短使勞動的各個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2)勞動時間的縮短使勞動產品增多
3)勞動時間的縮短有利于節(jié)約能源
4)勞動時間的縮短有利于擴大就業(yè)
5)勞動時間的縮短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素質
6)勞動時間的縮短有利于促進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
五、論述題
(1)試分析勞動時間與勞動投入量的關系。
答:勞動時間是計量勞動投入量多少的主要尺度,它在計量勞動投入量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度量工具難以替代的。勞動投入量是以“人員*時間”為單位計量的流量的概念。對企業(yè)而言,最關心的是以“人員*時間”為單位的勞動投入量,假如勞動者愿意,企業(yè)可以減少勞動時間而增雇新人,在高失業(yè)率的情況下,通過這種方式增加雇用人數(shù)是增加就業(yè)的可選措施之一。
(2)試從勞動力供需雙方的角度,分析勞動時間的主要差異。
答:從勞動者供給者的角度,勞動時間是勞動供給者作為最佳時間進行選擇的,他們根據(jù)既定的工資率,選擇對自己效用最大的最佳勞動時間。在實際情況中,勞動者很少選擇短時工作,主要原因是準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從生理要求的角度,沒有人工作時間會超過某種長度。這些說明勞動時間不會超出一定范圍。
從企業(yè)的立場來看,企業(yè)只關心以“人員*時間”為單位的勞動力流量,同時企業(yè)會特別關心勞動時間的決定是勞動時間的長短與工作效率相關。如延長勞動時間所帶來的疲勞度增加,工作效率下降,企業(yè)的利潤必然會減少。此外,企業(yè)還要考慮準固定成本的因素,如果延長勞動時間比增加勞動者人數(shù)更為低廉,企業(yè)就會用延長勞動時間來滿足產量的增加。
最新資訊
- 考前復習: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考點(3.31)2025-03-31
- 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事件匯總2025-03-30
- 必背!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考點(3.28)2025-03-28
- 考前必看: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高頻考點(3.27)2025-03-27
- 考生必看!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選擇題必背考點2025-03-26
- 考前沖刺:2025年4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匯總2025-03-26
- 備考25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頻考點2025-03-24
- 2025年4月自學考試公共課高頻考點2025-03-21
- 2024年4月自考本科備考須知:《英語二》高頻題型和答案示例2025-03-21
- 2025年4月自考本科備考須知:《英語二》核心考點和必記知識點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