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自學考試 > 自學考試備考資料 > 2013年自考中藥學復習重點筆記:解表藥(1)

2013年自考中藥學復習重點筆記:解表藥(1)

更新時間:2013-07-18 09:52:56 來源:|0 瀏覽0收藏0

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第一章 解表藥

  含義:凡以發(fā)散表邪、治療表證為主的藥物,稱解表藥,又叫發(fā)表藥。表邪(引起表征的六淫外邪,主要是風)

  一、功效主治:

  (1)辛溫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主治風寒表證,發(fā)熱輕,惡寒重,頭身痛,無汗,流清涕,脈浮緊等。(參)兼有功效:止痛,祛風濕。(溫性藥)

  (2)辛涼解表藥(發(fā)散風熱藥)。主治風熱表證、溫病初起,見發(fā)熱重,惡寒輕,頭痛,口渴,流濁涕,舌尖紅,脈浮數(shù)等。(參)兼有功效:透疹,清熱。(寒性或微寒)

  二、(溫性比較重的叫發(fā)散風寒藥,如麻黃。溫性比較弱的藥,叫疏風解表藥。藥性比較寒涼叫疏散風熱藥。)

  三、性能特點:1辛味 (都具有解表的效果)。 2苦味(1、發(fā)散風寒藥有部分可以燥濕,苦能燥。 2、發(fā)散風熱的藥很多能清熱瀉火,苦能清瀉。) 歸經(jīng):都歸肺經(jīng)(膀胱經(jīng)); 升降沉浮:升浮 ;毒性:細辛 蒼耳子

  四、配伍應用:

  (1、考慮 寒熱虛實 ;2、 考慮主治癥狀)(因癥選藥,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使用注意:

  (1)發(fā)汗力較強的解表藥,用量不宜過大,以免發(fā)汗太過,損及津液,造成“亡陽”、“傷陰”的弊端。

  (2)注意因時因地而異,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藥用量宜輕;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藥用量宜重;北方嚴寒地區(qū)用藥宜重;南方炎熱地區(qū)用藥宜輕。

  (3)解表藥多為辛散輕揚之品,入湯劑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揮發(fā)而降低藥效。

  發(fā)散風寒藥

  (各論學習方法 麻黃上注明)

  1、麻黃(正名)(主要有宣,散的功效)(掌握)

  (藥物來源): 草麻黃,木賊麻黃,中麻黃(了解)

  (概述)【性能】 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jīng)。

  (功效)(重點!)重點1 2 3 點

  八個字 1.發(fā)汗解表:治療風寒感冒之要藥,與桂枝相須為用。(發(fā)汗作用最為明顯,主要用于風寒表實癥。)

  2.平喘: 可以稱為宣肺平喘 平喘止咳(一般的解表藥都有平喘的功效,麻黃相較較為突出。主要用于咳喘癥) 可外開皮毛之郁閉,以使肺氣宣暢;內(nèi)降上逆之氣,以復肺司肅降之常,故善平喘,為治療肺氣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藥,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藥為輔助(最佳主治癥:咳喘兼有風寒外感)(平喘的功效很大,對肺熱雍盛,麻黃經(jīng)過配伍以清瀉肺熱的藥為主,利用麻黃的平喘作用。 經(jīng)典方:麻杏石甘湯)

  3.利尿:利水消腫 使水濕同毛竅外散,并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利尿(利尿的作用不強,一般水腫不用,一般用于水腫兼有表邪,“風水”)。

  3.此外,取麻黃散寒通滯之功,也可用治風寒痹證,陰疽,痰核

  (應用)(重點理解記憶 :個性特征!)(重要配伍的意義!)

  (主治 記住功效基本就了解主治了)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了解特殊的。):

  2、桂枝(掌握)

  【性能】 辛、甘(補虛),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

  1.發(fā)汗解肌,用于風寒感冒,無論表實無汗,表虛有汗,及陽虛受寒者均適用。(風寒表實癥,表虛癥都能用) 桂枝配白芍(調(diào)和營衛(wèi))

  2.溫通經(jīng)脈:又叫溫經(jīng)散寒,寒凝止血諸痛證(有利于活血化瘀藥的效果,本身沒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風寒痹癥,本身不是祛風濕藥,但可以增加祛風濕的效果。)

  3.溫助陽氣,溫陽化氣:心悸 (陽虛證,功效較肉桂弱)

  4.治療痰飲,蓄水證

  用法特殊處:含芳香,不可久煎。發(fā)汗解表,汗多者慎用。個性:動血(入血分)血熱妄行可能加強。血分有熱桂枝慎用。

  3、紫蘇(掌握)

  【性能】 辛,溫。歸肺、脾經(jīng)。

  1.發(fā)汗解表:風寒感冒(發(fā)汗解表力量不強,用于輕證。)(了解: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作用比它的種子紫蘇子強。)

  2.行氣寬中:脾胃(脘腑滿悶)(中焦,定位)氣滯,胸悶,嘔吐,惡心(代表方:香蘇散),理氣安胎(用于治療胎氣上逆)

  3.解魚蟹毒

  【用法用量】 煎服,5~9g,不宜久煎。紫蘇用葉,梗沒有解表的功效。梗有行氣寬中的作用。

  4、生姜(熟悉)

  【性能】 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

  1、解表散寒:發(fā)散風寒(作用輕微,用于輕癥,輔助作用。)

  2、溫中止嘔:用于脾胃寒癥(作用于中焦),嘔吐:胃寒引起的胃氣上逆嘔吐(中焦引起的),非中焦引起的生姜也是很重要的藥物(嘔家圣藥)。

  3、溫肺止咳:肺寒咳嗽(輔助藥物)。

  特殊用法:(參考)用生姜搗汁入藥,也可配竹瀝,沖服或鼻飼給藥,治中風卒然昏厥者,3-10滴。 生姜皮 為生姜根莖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涼。功能和脾行水消腫,主要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煎服,3~10g。

?2013年7月各省市自考成績查詢?nèi)肟趨R總

?各地10月自考時間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wǎng)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自學考試資格查詢

自學考試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自學考試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huán)球網(wǎng)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