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師資格 > 教師資格考試題庫 > 中學教育心理學同步練習:第十章 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

中學教育心理學同步練習:第十章 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

更新時間:2013-04-22 21:48:42 來源:|0 瀏覽0收藏0

教師資格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態(tài)度與品德形成過程經(jīng)歷的第二階段是( )。

 >>>2013年教師資格通用版保過班輔導震撼上線!八折優(yōu)惠!   2013各省教師資格考試信息

 2013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沖刺試題及答案匯總

第十章  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

一、單項選擇題

1.皮亞杰認為在10歲以后,兒童的道德行為處于( )。 
A.他律階段 
B.無道德規(guī)則階段
C.自律階段 
D.獨立階段

2.態(tài)度與品德形成過程經(jīng)歷的第二階段是( )。 
A.依從 
B.接受
C.認同 
D.內(nèi)化

3.道德判斷處于相對功利取向階段表明其道德認識的發(fā)展水平是( )。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后習俗水平 
D.超習俗水平

4.愛國主義情感屬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覺 
B.想象 
C.行為 
D.倫理

5.( )決定個體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務,即決定行為的選擇。
A.能力 
B.道德 
C.態(tài)度 
D.情緒

二、多項選擇題

1.道德情感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
A.直覺的道德情感 
B.自發(fā)的道德情感 
C.想象的道德情感 
D.灌輸?shù)牡赖虑楦?nbsp;
E.倫理的道德情感

2.道德情感包括多方面的內(nèi)容,對于青少年兒童最重要的是( )。 
A.集體主義情感 
B.義務感
C.責任感 
D.羞恥感 
E.事業(yè)感

三、填空題

1.道德認識的結果是獲得有關的_________,形成_________。
2.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fā)展的方法是_________。

四、簡答題

1.簡述態(tài)度的實質(zhì)。
2.簡述中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基本特征。

五、論述題

1.結合實際談談個人道德價值觀經(jīng)歷的三階段七過程。

  筆試成績查詢和面試報名的通知(2013年上半年)

  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統(tǒng)考考試大綱匯總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介紹《綜合素質(zhì)》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介紹《教育知識與能力》

  全國各省市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入口

  更多相關信息:教師資格頻道  教師資格論壇

 >>>2013年教師資格通用版保過班輔導震撼上線!八折優(yōu)惠!    2013各省教師資格考試信息

 2013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沖刺試題及答案匯總

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皮亞杰認為在10歲以后,兒童的判斷主要是依據(jù)自己認可的內(nèi)在標準,稱為自律 道德。
2.C解析: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包括依從、認同與內(nèi)化三個階段,其中處于第二階段的是認同。
3.A解析:前習俗水平包括兩個階段:一是懲罰服從取向階段;二是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4.D 5.C

二、多項選擇題

1.ACE解析:道德情感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種:一是直覺的道德情感;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三是倫理的遭德情感。
2.BCD解析:缺乏義務感、責任感與羞恥感,也就無所謂品德的發(fā)展了。

三、填空題

1.道德觀念道德信念
2.兩難故事法

四、簡答題

1.一般認為態(tài)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的內(nèi)部準備狀態(tài)或反應的傾向性。對 于該定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態(tài)度是一種內(nèi)部準備狀態(tài),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 (2)態(tài)度不同于能力,盡管兩者都是內(nèi)部傾向。
(3)態(tài)度是通過后天學*-7形成的,不是天生的。無論對人還是對事,各種態(tài)度都是通過個體 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變的。
2.(1)倫理道德發(fā)展具有自律性,即言行一致。這包括:①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②自我 意識增強;③道德行為*-7慣逐步鞏固;④品德結構更為完善。
(2)品德發(fā)展由動蕩向成熟過渡。這包括:①初中階段品德發(fā)展具有動蕩性;②高中階段品 德發(fā)展趨向成熟。

五、論述題

1.無論應用什么策略,一種觀念要真正成為個人的道德價值觀,須經(jīng)歷三個階段七個過程。 (1)選擇階段
第一,自由選擇。讓學生思考:“你認為你是從什么時候第一次產(chǎn)生這種想法的?”
第二,從多種可選范圍內(nèi)選擇。讓學生思考:“在你產(chǎn)生這一想法之前,你經(jīng)常考慮什么 事情?”
第三,充分考慮各種選擇的后果之后再進行選擇。讓學生思考:“每一種可供選擇途徑的后果 將會怎樣?”
(2)贊賞階段
第四,喜愛自己的選擇并感到滿意。讓學生考慮:“你為這一選擇感到高興嗎?”
第五,愿意公開承認自己的選擇。讓學生回答:“你會把你知道的選擇途徑告訴你的同學嗎?”
(3)行動
第六,按自己的選擇行事。教師可以對學生說:“我知道你贊成什么了,現(xiàn)在你能為它做些什 么呢?需要我?guī)兔?”
第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加以重復。教師問學生:“你知道這一途徑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嗎?”個體只有從頭至尾地完成這一過程,才能真正具有某個穩(wěn)定的價值觀念,也才能較持久 地指導行動。這整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賦值過程”。

  筆試成績查詢和面試報名的通知(2013年上半年)

  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統(tǒng)考考試大綱匯總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介紹《綜合素質(zhì)》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介紹《教育知識與能力》

  全國各省市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入口

  更多相關信息:教師資格頻道  教師資格論壇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wǎng)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教師資格資格查詢

教師資格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教師資格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教師資格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wǎng)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