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二:單選題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學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教學工作
C.校外活動
D.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
2.課程目的為個體發(fā)展和幸福服務,課程內(nèi)容提倡廣泛,課程實施尊重兒童,講究方法,這是( )課程觀的觀點。
A.人文主義
B.科學主義
C.知識本位
D.能力本位
3.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知十”,這種現(xiàn)象在教育心理學上稱為( )。
A.遷移
B.同化
C.順應
D.模仿
4.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
B.轉(zhuǎn)變舊的學習方式
C.倡導建構(gòu)的學習
D.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5.古羅馬的昆體良在《論演說家的教育》中,提出了( )的學習過程理論。
A.“模仿、理論、練習”’
B.“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
C.“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jié)論”
D.“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6.規(guī)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與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jié)構(gòu)、教學進度以及有關(guān)教學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 )。
A.課程標準
B.教學計劃
C.課程
D.教材
7.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8.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的是( )。
A.加涅
B.羅森塔爾
C.戴爾
D.波斯納
9.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的特征是( )。
?、購娭菩寓谄毡樾寓刍A(chǔ)性④地方性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杜威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結(jié)構(gòu)是( )。
A.誘導學習動機→領(lǐng)會新教材→鞏固知識→檢查
B.設置問題情境→確定問題或課題→擬定解決課題方案→執(zhí)行計劃→總結(jié)與評價
C.明確結(jié)構(gòu)、課題和資料→建立假說、推測答案→驗證→得出結(jié)論
D.個別解釋→種類解釋→掌握規(guī)律→獲得理解
11.許多人利用早上時間學習、記憶,其效果優(yōu)于白天,這是因為早上不受( )的干擾。
A.雙重抑制
B.多重抑制
C.前攝抑制
D.倒攝抑制
12.學生的需要是教育過程的( )。
A.結(jié)果
B.環(huán)節(jié)
C.目標
D.出發(fā)點
13.遺忘曲線的首先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艾賓浩斯
C.斯伯林
D.弗洛伊德
14.“如果給我一打嬰兒。我保證能夠任意把他們培養(yǎng)成任何一類人,或者醫(yī)生、律師、商人和領(lǐng)導者,甚至于乞丐和盜賊”。說這句話的人是( )。
A.華生
B.洛克
C.柯爾伯格
D.皮亞杰
15.學生管理的終極目的是( )。
A.學業(yè)成功
B.人性完善
C.適應社會
D.身心健康
16.提出“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的觀點的是前蘇聯(lián)教育家( )。
A.克魯普斯卡婭
B.馬卡連柯
C.加里寧
D.凱洛夫
17.全身松馳法由( )在20世紀20年代首創(chuàng)。
A.沃爾樸
B.福勒
C.雅各布松
D.奧蘇貝爾
18.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動中,將表現(xiàn)好、進步大的學生照片貼在“明星墻”上以示獎勵,這樣的方法是( )。
A.說服教育
B.品德評價
C.指導實踐
D.陶冶情操
19.課程標準作為衡量教育質(zhì)量的基本依據(jù),其核心部分是( )。
A.課程內(nèi)容
B.課程目標
C.課程結(jié)構(gòu)
D.課程理念
20.班主任是班集體的( )。
A.管理者
B.領(lǐng)導者
C.組織者
D.指導者
21.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要求教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應有( )。
A.系統(tǒng)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yǎng)
B.精深的專業(yè)知識
C.廣博的文化基礎(chǔ)知識
D.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22.教師提問學生,要求學生列舉磚頭的各種用途,學生給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墊高、用于固定某東西。這種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是( )。
A.發(fā)散思維
B.形象思維
C.抽象思維
D.直覺思維
23.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共同之處在在于它們都是( )。
A.師生共同參加的
B.學生自愿選擇的
C.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
D.受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規(guī)范的
24.國家對某一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及進度作出規(guī)定的指導性文件稱為( )。
A.教學計劃
B.課程計劃
C.教科書
D.課程標準
25.屬于班級授課制的特殊形式的是( )。
A.現(xiàn)場教學
B.個別教學
C.復式教學
D.小組教學
26.“人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描述的是( )。
A.適應現(xiàn)象
B.聽覺適應
C.嗅覺刺激
D.味覺刺激
27.心理咨詢的根本目標是( )。
A.解除學生的心理困擾.度過當前危機
B.學會自己獨立處理類似問題
C.建立對咨詢?nèi)藛T的信任
D.學生對咨詢過程的積極參與
28.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 )的特點。
A.連續(xù)性
B.創(chuàng)造性
C.長期性
D.示范性
29.學習中為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用以調(diào)節(jié)學習行為和認知活動方法的是( )。
A.學習動機
B.學習策略
C.學習理念
D.學習目標
30.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所倡導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則是指( )。
A.知行統(tǒng)一原則
B.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jié)合原則
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jié)合的原則
【參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教學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
2.【答案】A。解析:人文主義課程觀主張課程目的為個體發(fā)展和幸福服務,課程內(nèi)容提倡廣泛,課程實施尊重兒童,講究方法。
3.【答案】A。解析: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題干中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知十”都是典型的遷移現(xiàn)象。
4?!敬鸢浮緿。解析: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
5.【答案】A。解析: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在《論演說家的教育》中提出了“模仿、理論、練習”的學習過程理論。
6.【答案】A。解析:課程標準是根據(jù)學科內(nèi)容及其體系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它以綱要的形式規(guī)定了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和技能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jié)構(gòu),教學進度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jù),也是檢查學生學業(yè)成績和評估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準則。
7.【答案】C。解析: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8.【答案】D。解析: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由此他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
9.【答案】C。解析: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具有強制性、普遍性和基礎(chǔ)性的特征。
10.【答案】B。解析:杜威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結(jié)構(gòu)是設置問題情境→確定問題或課題→擬定解決課題方案→執(zhí)行計劃→總結(jié)與評價。
11.【答案】C。解析:早上學習沒有先前學習材料的于擾,即不受前攝抑制的影響。
12.【答案】D。解析:教育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
13。【答案】B。解析:艾賓浩斯提出了遺忘曲線。
14.【答案】A。解析:題干中的話是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說的,其在個體身心發(fā)展動因的研究中持外鑠論的觀點。
15.【答案】B。解析:學生管理的終極目的是學生人性完善。
16.【答案】B。
17.【答案】C。解析:全身松弛法由雅各布松首創(chuàng)。
18.【答案】B。
19.【答案】B。解析:課程標準是規(guī)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zhì)、課程目標、課程內(nèi)容、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其核心部分是課程目標。
20.【答案】C。解析: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引導者。
21.【答案】D。解析:教育科學知識有助于教師利用相關(guān)教育理論知識分析和了解學生特征。
22.【答案】A。解析:發(fā)散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向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答案。
23.【答案】C。解析:二者都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以學生個人發(fā)展為目的的教育教學活動。
24.【答案】D。解析:課程標準是國家對某一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及進度作出規(guī)定的指導性文件。
25.【答案】C。解析:復式教學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教室里,由一位教師分別用不同的教材.在一節(jié)課里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特殊組織形式。
26.【答案】A。解析:“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在心理學中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感覺的適應。適應現(xiàn)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續(xù)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而產(chǎn)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變化。
27.【答案】B。解析:心理咨詢的根本目標是使來訪學生在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可以自己獨立處理,而不是動輒就尋找咨詢者的幫助。直接目標是咨詢者向咨詢對象提供心理上的幫助.以使后者克服當前的心理問題。并提高自身應付挫折的能力。
28.【答案】B。解析:“教無定法”是說教師要創(chuàng)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反映出教師勞動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
29.【答案】B。解析:學習策略就是指學習者為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有關(guān)方案。
30.【答案】D。解析:馬卡連柯所倡導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則是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jié)合的原則。
2013年教師資格證統(tǒng)考模擬及答案《中學綜合素質(zhì)》匯總
2012年教師資格考試輔導熱招中 2012年教師資格考試多款套餐九折優(yōu)惠
最新資訊
- 25年上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數(shù)學試講題目:圓的周長2025-04-01
- 2025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高中語文試講試題模擬練習: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2025-04-01
- 25上半年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題目試講: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2025-04-01
- 2025上半年筆試考前沖刺:教師資格證科目一模擬題2025-02-27
- 2025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科目一題目練習2025-02-26
- 2025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目練習2025-02-26
- 練習:2025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題目及答案2025-02-26
- 2025年上半年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題2025-02-26
- 2025上半年教師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提前練習2025-02-26
- 202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模擬練習:綜合素質(zhì)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