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介入農村老年人扶貧的路徑分析


【摘要】環(huán)球網校編輯為考生發(fā)布“社會工作介入農村老年人扶貧的路徑分析”的新聞,為考生發(fā)布社會工作者考試的相關行業(yè)動態(tài),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和復習,預祝考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社會工作介入農村老年人扶貧的路徑分析的具體內容如下:
摘要
農村老年人的貧困凸顯了轉型期社會發(fā)展的“問題性”意義,重構了政府、個體、社會與市場組織在扶貧過程中的不同定位。社會互構理論強調多元主體間的相互型塑與同構共變,重視政府與個體的雙重參與及多元互動。遵循這一視角,扶貧的各個參與主體應該各司其責,建立和諧的參與機制。社會工作作為一種應對社會問題制度化的專業(yè)方法,其“助人自助”的宗旨及靈活的專業(yè)方法為明確多元主體間各自職責及其相互關系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解決路徑。
關鍵詞:農村老年人扶貧;社會互構理論;社會工作方法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2-0060-02
一、社會工作介入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扶貧是社會工作的起點
社會工作起源于歐美國家的社會救助制度,其服務活動主要是解決城鎮(zhèn)化發(fā)展中的貧困問題,包括個體貧困、家庭貧困、社區(qū)貧困等。隨著現代化的進程,社會工作的救助范圍逐漸擴大化,并日益規(guī)范化與制度化,最終成為一種專業(yè)的應對社會問題的職業(yè)化的方法。然而,社會工作扶貧的宗旨沒有改變,反而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fā)展日益人本化與專業(yè)化。農村貧困老年人是社會轉型沖擊下的復雜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工作者的介入。
(二)協調多元主體的關系,整合社會資源是社會工作的過程
人是社會中的人,是生活在具體情境中的人;其產生的問題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這就決定了社會工作是一個構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運用各種專業(yè)知識和資源,與各方面相關因素共同努力,通過一系列具體的工作達到求助者社會功能恢復以及增強的目標。按照平克斯與米納的觀點,社會工作包含了改變媒介系統、案主系統、目標系統和行動系統四個子系統[1]。每個系統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是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面對轉型期交織重疊的農村老年人貧困問題,通過協調四個系統間的多元主體關系,為整合相關社會資源達到工作目標的實現的社會工作介入路徑提供了新的視野與方法。
(三)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結果效應
社會工作的目的是協助個人與社會解決問題,并發(fā)展個人和社會問題的潛能,以增進個人與社會的福利,促進人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2]。助人自助可謂是貫穿社會工作始終的宗旨與理念??陀^的工作態(tài)度、科學的方法以及合理嚴密的工作程序無不體現了專業(yè)的助人自助理念。目前,社會工作雖然已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學科體系,但是其最初的社會救助活動并沒有終止,而是日益專業(yè)化與人性化。轉型期社會互構視域下的農村貧困老年人可謂是急需幫助的弱勢群體,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不只是為解決農村老年人貧困提供了新的路徑,更是協助老年人構建了社會資源網絡。
二、社會互構理論
社會互構理論從社會學基本理論和方法上對個體與社會兩大社會行為主體的互構共變關系進行分析和闡釋,并著重對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現實經驗事實進行研究和刻畫[3]。是一種協調與促進不同主體和諧運行的重要的社會學理論,亦是指導實踐中個體與環(huán)境更好互動的社會工作理論。從內涵上講,社會互構論是“關于個人和社會兩大行動主體間的互構共變關系的社會學基本理論,所謂互構,即指社會行動主體之間的相互建塑與型構關系;所謂共變,是指社會行動主體互構關系過程中的相應性變化,同向諧變、逆向沖突等都被視為共變的基本形式”[4]。以該理論視角為基礎來解決轉型期的農村老年人的貧困問題,可以發(fā)現,扶貧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蘊含了復雜的權力主體與利益關系,政府、農村貧困老年人個體、社會與市場是構造農村老年人貧困的主要主體更是扶貧過程中的重要力量。四大主體本該是農村老年人生活保障的福利來源,然而由于各個主體未能有效發(fā)揮應有的職能從而同構共變出農村老年人貧困這種逆向沖突形式。遵循這一理論,農村老年人的貧困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致貧的原因是多元復雜的,因此解決此問題也需要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多方互動。

編輯推薦:
【摘要】環(huán)球網校編輯為考生發(fā)布“社會工作介入農村老年人扶貧的路徑分析”的新聞,為考生發(fā)布社會工作者考試的相關行業(yè)動態(tài),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和復習,預??忌寄茼樌ㄟ^考試。社會工作介入農村老年人扶貧的路徑分析的具體內容如下:
三、社會工作介入的路徑分析
農村老年人的貧困是轉型期多元主體相互構建出來的問題;社會工作重視挖掘多元主體的潛在資源,協調相關因素以達到整合有利資源恢復社會功能的目標。所以,社會工作的介入將會為解決轉型期農村老年人的貧困提供新的路徑分析。
(一)通過社會行政的方法,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
社會行政作為社會工作中一個重要的宏觀工作方法,為解決農村老年人貧困提供了制度與政策的保障。社會行政是按照行政程序,通過協調運用各種資源,將社會福利政策轉變?yōu)榫唧w的社會服務,以實現政府或機構特定社會福利目標的過程[2]。
針對政府公共性服務職能弱化,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行政的工作方法,從宏觀層次上積極倡導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建立健全農村老年人的社會福利制度,完善相關的公共服務性設施,切實維護農村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此外,社會工作者要及時督促相關部門嚴格貫徹執(zhí)行針對農村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制度與措施,對違背制度與措施以及執(zhí)行不力的行為嚴懲不貸,杜絕不公平、不公開等暗箱操作行為,切實有效地維護農村老年人的合法權利,做到真正的“為老年人服務”。
微觀層次上講,社會行政是把宏觀的社會行政倡導的政策化到具體的社會服務環(huán)節(jié)之中。針對國家及各級政府的政策與法規(guī),微觀社會行政要積極有效地評估農村老年人的實際情況,根據貧困者的實際需求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給以及時有效的滿足。對于農村老年人相關制度與措施實施過程中不合法不合理等損害老年人權益的現象要協助相關部門順利實施處罰措施,切實有效保障政府已有的農村老年人相關福利制度的順利有效執(zhí)行。
(二)通過社會政策方法,增強市場的社會職責
社會政策主要關注社區(qū)、組織、機構和社會等較大系統的政策變化,通過形成和執(zhí)行決策,進行資源再分配,幫助窮人及其他弱勢人士提高個人及家庭的福利,促進社會整體的利益和發(fā)展[1]。
市場組織追求利益的本質致使農村老年人被排斥市場之外。但同時,市場組織也承擔著社會責任。其中稅收是其表達社會責任的主要方式。社會政策作為一種宏觀的社會工作方法,包含了政府、社區(qū)、機構等多個層面,發(fā)揮著調節(jié)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功能。二者有很大的契合性,運用社會政策增強市場組織的社會責任不僅是社會互構理論的研究重點,更是體現對弱勢群體關懷與照顧的必然結果。利用二者的契合點,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社會政策呼吁營造和諧的競爭環(huán)境,消除市場組織對貧困老年人的排斥。社會工作者通過溝通、游說等專業(yè)的技巧與方法把社會公平、需求與權力及民主參與的理念傳遞給政策決策人,使其運用社會政策的強制性及客觀性約束不良的市場競爭行為,營造關注弱者的社會生態(tài)。其次,社會工作者通過積極協助市場組織開展對農村貧困老年人的市場資源能力培訓,通過整合其有效的市場資源以增強其再就業(yè)的能力。
(三)通過社區(qū)方法,營造尊老敬老的社會生態(tài)
社區(qū)工作是以社區(qū)及其成員整體為對象的社會工作介入手法。通過組織成員有計劃地參與集體行動,解決社區(qū)問題、滿足社區(qū)需求[1]。社區(qū)工作以其彈性靈活、多元但科層性質少、直接有效的獨特優(yōu)勢在扶貧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扶貧過程中,社區(qū)承擔兩種重要的功能。
首先,提供物質幫助。物質貧困是農村老年人最大的貧困,直接關系到老年人的生存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盡管政府實施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相關制度進行救濟,然而這種行政性措施在實踐中由于各種原因實施救助的標準比較嚴格。此外,整體劃一的普遍性的救助制度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有效滿足農村老年人的需求。所以,通過協調社區(qū)人際關系,整合社區(qū)資源為貧困老年人提供物質幫助具有緊迫性與重要性。在具體的工作中,社區(qū)工作者可以通過開展“社區(qū)扶貧”為主題的各種社區(qū)活動以增強社區(qū)互助,為農村貧困老年人提供日常照顧與物質幫助。
其次,構建農村貧困老年人關系網絡。農村老年人的社會交往單一,社會關系弱化,限制了其有效的社會融入,引發(fā)了心理與精神上的空虛。社區(qū)工作者以老年人的既有的關系網絡為切入口,運用專業(yè)的方法開展有針對性的社區(qū)活動,整合與利用各種社區(qū)資源,協調各方力量,構建與拓展農村老年人的社會關系網絡。
(四)通過個案、小組的介入,提高農村貧困老年人的參與能力
農村老年人的貧困問題是農村老年人個體與其他主體相互構建出來的問題,所以,農村貧困老年人的參與對緩解貧困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個案工作作為一種一對一的、面對面的專業(yè)社工方法,為增強農村貧困老年人參與扶貧能力提供了契機。個案工作者在接案交流的基礎上結合個體自身的特質專業(yè)界定其貧困問題屬于哪一類,及具有的共性特征與具體特征。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制定修復方案,確定介入模式。方案與模式的確定一定要根據貧困個體獨特的個人特質。此外,方案的執(zhí)行需要充分整合貧困老年人周圍資源。
其次,發(fā)揮小組工作的動力作用,轉變貧困老年人的自我認知。小組社會工作作為專業(yè)社會工作方法之一,它通過有目的的團隊經驗,協助個人增進其社會功能,使其能更有效地處理個人、團體和社區(qū)的問題[1]。對于貧困老人來說,小組社會工作可以使其借助小組過程分享他人的相關經歷與經驗,同時糾正自己認知的偏差,改善自身的態(tài)度行為偏差,發(fā)展出正確合理的扶貧參與模式。修復自身的社會功能最終自信獨立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此外,小組社會工作更是鍛煉了貧困老人的溝通與交流能力,構建了新的人際互動模式與新的社會交往觀,拓寬了其的交往范圍,為最終促進貧困老人參與扶貧提供了可能性。

編輯推薦:
環(huán)球網校友情提示:閱讀完社工論壇與廣大朋友一起交流學習,共求進步!
最新資訊
- 民政部發(fā)布:新修訂《婚姻登記條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2025-04-14
- 2025年廣西社工報名人數超5.4萬,較去年增長66.3%2025-04-11
- 浙江省舟山市2025年社會工作者職業(yè)資格考試報名人數達5363名,同比上升67%2025-04-09
- 2025年云南省社會工作者考試報名人數達5.1萬人,創(chuàng)歷史新高2025-04-09
- 2025年河南省平頂山社會工作者報名人數突破7000人,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紀錄2025-04-02
- 2025年安徽省合肥社會工作者報名人數達13853人,報考人數再創(chuàng)新高2025-04-02
- 2025年甘肅省社工考試報名人數共37483人2025-04-02
- 2025年內蒙古各地社工報名人數匯總2025-03-31
- 2025年內蒙古烏海市社會工作者報名人數2311人,創(chuàng)歷年新高2025-03-31
- 內蒙古自治區(qū)2025年度社會工作者職業(yè)資格考試報考人數首次突破5萬人,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