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心理咨詢師三級《咨詢心理學》復習重點(2)


三、存在-人本主義觀點
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它從現(xiàn)象學和存在主義中吸取其哲學基礎,提倡從人的主觀意識經(jīng)驗出發(fā),反對行為主義的環(huán)境決定論和精神分析的無意識動機決定論。(領會)
存在-人本主義具有四個共同的認識:(識記)
1、 強調(diào)從整體上理解人的動機和人格。
2、 強調(diào)人的尊嚴和價值,尊重每一個體的自由選擇,根據(jù)自己的意向,確定其自身存在的意義。
3、 人的意識能超越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創(chuàng)造和無限發(fā)展的潛在可能性。
4、 人性研究的重點是意識經(jīng)驗,應該遵循現(xiàn)象學途徑。
四、認知心理學觀點
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種潮流,并非學派。(識記)
由于它通過實驗證明,認知領會對環(huán)境條件、刺激強度、情緒發(fā)生發(fā)展和行為方式起調(diào)節(jié)作用,所以在心理咨詢中和治療中,可以被用來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領會)
五、人性主義的觀點(領會)
郭念鋒認為:只有從人的本質屬性,即從人性出發(fā)才能正確地闡明人的心理活動、心理結構、心理動力、個性及其發(fā)展、心理病理變化、臨床心理診斷與矯治等問題。只有把握人性,才能走進人類心靈世界的殿堂。(識記)
人性主義心理學認為:人,作為一個類,其自身有若干與其他動物類別相區(qū)分的質的規(guī)定性,這些質的規(guī)定性的總體便構所謂人性。它包括被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制約的生物屬性,以生物屬性為前提和社會屬性為內(nèi)容的精神屬性,以生物屬性為基礎以精神屬性為表現(xiàn)形式的社會屬性。上述三種屬性,對人來說缺一不可,也不能在復加,所以它被叫做基本屬性。(識記)
第四單元 心理咨詢的對象、任務和形式
一、心理咨詢的對象(識記)
心理咨詢最一般、最主要的對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群,它有別于極健康的人群,也和心理治療的對象有所不同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工作對象一覽圖(領會)
二、心理咨詢的任務(領會)
三、心理咨詢的形式
最新資訊
- 備考心理咨詢師證書:認知行為考點分享2025-04-18
- 備考心理咨詢師證書:操作技能考點分享2025-04-17
- 備考心理咨詢師證書:精神分析考點分享2025-04-16
- 心理咨詢師理論知識部分重要考點分享2025-04-15
- 備考心理咨詢師證書:心理咨詢技能操作知識要點(五)2025-04-09
- 備考心理咨詢師證書:心理咨詢技能操作知識要點(四)2025-04-08
- 備考心理咨詢師證書:心理咨詢技能操作知識要點(三)2025-04-07
- 心理咨詢師科普:心理學七大主要流派2025-04-03
- 備考心理咨詢師證書:心理咨詢技能操作知識要點(二)2025-04-03
- 備考心理咨詢師證書:心理咨詢技能操作知識要點(一)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