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咨詢師 > 心理咨詢師備考資料 > 親子教育:如何應(yīng)對有叛逆心理的孩子

親子教育:如何應(yīng)對有叛逆心理的孩子

更新時間:2014-04-15 11:11:58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心理咨詢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yù)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親子教育:如何應(yīng)對有叛逆心理的孩子

  考試報名:2014年上半年各地報名入口匯總|20歲申請代報名

  課程推薦:2014年一對一雙證班|零基礎(chǔ)保過|1v1直播自習室

  父母常常會按照自己的意愿給孩子施壓,很多家庭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xùn)班、回到家督促孩子寫作業(yè)、給他安排更多的課外的輔導(dǎo)材料、希望孩子聽話一點再聽話一點。一旦孩子不聽話,沒有按照安排執(zhí)行,父母們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跟孩子對抗,想著如何“修理”不聽話的孩子。此時,孩子往往有兩種反應(yīng):依然我行我素或者屈服。

  不服從的孩子與父母可能就形成了對立的關(guān)系,形成更惡劣的親子關(guān)系;而表面上的屈服,也不見得是完美的。當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之下,變得很乖巧、很聽話的時候,父母可能會得意與終于把孩子轉(zhuǎn)換到他一直期待的方向了,但是這樣的狀態(tài)未必真正對孩子的成長有益。因為這樣的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就好似一個活火山,隨時可能噴發(fā)。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變得特別的逆反。

  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時候,總會糾結(jié)孩子細微“壞”的地方,而忽視了整體的“好”,父母們需要做的就是改變思維模式。打壓是沒有用的,當父母打壓孩子的時候,孩子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去跟你對抗上。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遵循自然法則,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他必然的走向,父母無法替孩子選擇,那就順應(yīng)他發(fā)展的需求,為他吶喊,給他支持。

  用積極的暗示悄悄改變孩子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引導(dǎo)他以一個更正面的、更積極的方式去看問題,那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抗挫折能力方面發(fā)展得更好,抗挫折能力更強?!崩蠋熣J為父母給孩子的暗示是什么,孩子就會朝著那個方向發(fā)展。

  一次朋友聚會,一位媽媽帶著她的女兒前來,席間這位媽媽當著大家的面說:“我們家孩子從來不吃蘿卜?!庇捎谥芭氵@個小姑娘玩游戲、聊她感興趣的事,老師已經(jīng)跟她混熟了,就對坐在旁邊的小姑娘說,“不可能,我一看你長得這么聰明、健康,肯定愛吃蘿卜,阿姨給你夾一塊好不好?”對于老師夾的蘿卜,小姑娘欣然接受?!安怀蕴}卜”的孩子那天吃了好多蘿卜。

  所以只要懂孩子的心思,以積極的方式去暗示他,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會逐漸地改變,也許當時不一定起作用,但是長期地以這樣的方式去暗示他,潛移默化中,孩子就會發(fā)生改變。

  現(xiàn)在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弱,為讓其在“逆境中成長”,刻意給孩子多制造一些挫折,但是這個方式對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沒有幫助的。老師說,因為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不乏挫折,真正需要的是正面的引導(dǎo),使孩子能夠正確地面對這些挫折,從每一個挫折事件里面看到積極的意義。

  如何做到這一點,老師也給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議:父母自己要有一個更積極的態(tài)度,父母的行為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使孩子慢慢地養(yǎng)成一個習慣,遇到事情都可以看到積極的一面,千萬不要當面埋怨孩子,“我們家孩子寫作業(yè)很困難,每天都要人陪著”,“我的孩子很磨蹭”等都是非常不好的消極影響。

  與孩子站在同一立場上交流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讓孩子覺得我們跟他是一起的,他會更愿意敞開心扉交流?!崩蠋熗ㄟ^講述自己與兒子的經(jīng)歷,告訴父母與孩子溝通,需要給予理解,讓孩子感到被信任。

  老師的兒子自學(xué)能力很強,兩三歲的時候就可以認識很多字,并能夠自主閱讀。所以在他剛上小學(xué)的時候,他自覺老師教的知識自己都會了,上課就不愛聽講。面對老師反映的這種問題,老師并沒有直接把孩子批評教訓(xùn)一頓,而是首先肯定了兒子的優(yōu)點,然后再告訴他,自己能夠理解兒子為什么上課不聽講,因為知道孩子都聽懂了。老師解釋道:“當孩子被理解的時候,他的心情就會不一樣。這樣的交流不會讓孩子產(chǎn)生罪惡感,當孩子沒有罪惡感的時候,他會更愿意敞開心扉交流。在此基礎(chǔ)上,再將心比心地與孩子交流,才會達到理想的溝通效果?!?/P>

  這種和孩子站在同一個立場上進行交流的方式就是共情,共情是一個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也是很多父母常常忽略的環(huán)節(jié)。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的第一反應(yīng)是指責他,結(jié)果導(dǎo)致孩子與父母情緒激烈、沖突升級,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然而,這個時候不管孩子面臨什么樣的問題,父母首先要跟他共情。怎么共情呢?就是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理解他的感受,并且把他的感受表達出來。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再去引導(dǎo)他,他才能聽得進去,但是如果缺了共情的環(huán)節(jié),孩子是很難以接受的。

  老師建議,在處理孩子情緒的過程當中,父母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也不需要花太多的語言,只要父母理解孩子的感受,在旁邊等待,他就會發(fā)生轉(zhuǎn)變。

  父母還應(yīng)該懂得放手,并給予孩子適度的約束。很多人放不了手,是因為不相信孩子,只要相信孩子,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會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發(fā)展。

  編輯推薦:

  報考指南|備考經(jīng)驗|疑難問答|交流論壇|各級別歷年真題大匯總|免費在線???/STRONG>

  2013年下半年心理咨詢師成績查詢專題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wǎng)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心理咨詢師資格查詢

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yù)計用時3分鐘

環(huán)球網(wǎng)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