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師資格 >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 > 中學教育學 輔導資料之德育模式(2)

中學教育學 輔導資料之德育模式(2)

更新時間:2011-09-23 23:04:25 來源:|0 瀏覽0收藏0

教師資格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二)體諒模式

  1.理論假設

  (1)與人友好相處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幫助學生滿足這種需要是教育的職責。

  (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guān)心,學會體諒。

  (3)鼓勵處于社會試驗期的青少年試驗各種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4)教育即學會關(guān)心。

  2.圍繞人際一社會情境問題的道德教育

  (1)設身處地

  設身處地的目的在于發(fā)展個體體諒他人的動機。

  (2)證明規(guī)則

  證明規(guī)則的一般目的在于給學生以機會,“以設法解決當他們試圖取得成年人的地位并在與其他成年人平等的基礎(chǔ)上生活和工作時發(fā)生的各種常見的問題”,具體目的在于幫助青少年學生形成健全的同一性意識,并把自己視為對自己的共同體作出貢獻的人。

  (3)付諸行動

  付諸行動的目的在于:如果是你,“會怎樣做?”的問題。

  3.簡要評論

  (1)體諒模式的理論上的缺陷

 ?、冫溈速M爾對于青少年學生的需要和特點的描述帶有鮮明的人本主義色彩,但關(guān)于道德感染、道德表率、觀察學習和社會模仿的觀點又有明顯的行為主義傾向。

 ?、邴溈速M爾關(guān)于青少年期是人生“社會試驗期”的假設,暗示《生命線叢書》只適用于中學德育,這套教材本來是為中學設計的。但實踐證明,它也十分適合于小學德育,這一方面表明該叢書生命力強,另一方面表明麥克爾的理論假設不可靠.也許人生的“社會試驗期”早在少年期來臨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

  (2)體諒模式的特色及對我國學校德育改革的啟示

  體諒模式的特色在于:有助于教師較全面地認識學生在解決特定的人際一社會問題的各種可能反應;有助于教師較全面地認識學生在解決特定的人際社會問題可能遭到的種種困難,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學會關(guān)心;提供一系列可能的反應,教師能夠根據(jù)它們指導學生圍繞提出的行動方針進行講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題。

  我國的一些學校正在開展這方面的試驗和研究,體諒模式對于我國學校德育的改革有一定的啟示。①如果把“學會關(guān)心”視為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么,這個總的教育目的應當分解成層層推進的目標體系:從培養(yǎng)學生對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養(yǎng)較為豐富的人際意識,直到培養(yǎng)比人際意識更為復雜的社會意識;②目標體系應當通過一套精心設計的、內(nèi)容逼真的、包含人際一社會問題情境的教材體現(xiàn)出來;③應當與各學科的教學結(jié)合起來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學生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

教師資格證說課指導匯總 普通話范文精選

2011年教師資格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試題】中學歷年真題 中學模擬試題 小學歷年真題 小學模擬試題
【經(jīng)驗】教學經(jīng)驗交流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wǎng)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教師資格資格查詢

教師資格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教師資格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huán)球網(wǎng)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